首頁>軸承新聞>丹徒依托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軸承產業 |
丹徒依托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軸承產業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07/12/12
丹徒區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軸承產業,加快了全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
軸承產業集聚初成雛形。目前,丹徒滾動軸承產業集群共擁有軸承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61家,職工9667人,年產軸承近5億套。2007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4.3億元,實現利稅1.9億元,出口交貨值9.9億元,被列入省重點培育產業集群。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丹徒星火技術密集區內,由于起步相對比較早,而且有一定產業基礎,產品在國內市場中占據了一定份額,目前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開拓營銷渠道等手段,進一步做大做強,實現新一輪的提升。
骨干企業支撐作用明顯。一批規模骨干企業支撐作用明顯,中茂、中升、中建等軸承公司年銷售收入分別達到5.2億元、2.8億元、2.6億元。引進浙江錢潮軸承公司投資4.8億元建設錢潮軸承工業園,一期項目預計年底建成,將新增銷售3億元。由于公司雄厚的技術優勢、資本優勢、品牌優勢和良好的營銷渠道,發展前景廣闊,有希望成為丹徒軸承產業集群發展的“領頭羊”。
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優先支持配套企業的技術創新及技改項目,加快產業的形成和集聚,通過實施軸承鋼管、鋼圈等配套項目,提升產品配套能力,擴展配套范圍,延伸產業鏈條,大大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化配套的產業發展格局。
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進產品的升級換代。如中天集團新開發圓錐滾子軸承、鎮江亨利達有限公司新開發超薄精密不銹鋼軸承、精誠軸承公司開發汽車離合器軸承、中建公司新開發轎車水泵軸連軸承等一批新產品,帶動軸承產業的升級換代,大大提升軸承產業的競爭力。
下一步,丹徒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確保軸承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明確產業定位。結合丹徒總體發展規劃的制定,進一步明確丹徒軸承產業的戰略定位,把軸承產業作為丹徒的新興支柱產業,合理規劃發展布局,優化資源要素的有效供給和配置,使其具備規劃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實現高標準跨越式的發展。
二是培育規模企業,提升支撐效應。全力扶持和培育軸承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錢潮、中茂、中升、中建等公司,使之成為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在產業集群中的“領頭羊”作用。優先支持軸承制造及配套產業的技術創新及技改項目,增強軸承企業的發展能力,推動一批成長性強的中小軸承企業迅速做大做強。
三是加大招商力度,壯大產業規模。引進龍頭企業。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加大軸承產業專項招商的力度,吸引軸承大企業、大項目落戶丹徒軸承產業園區,引導本地產業升級,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帶動配套企業。通過產業龍頭企業帶動相關企業集聚和配套,實現上下游企業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延伸,加快軸承產業集聚規模,實現軸承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完善服務體系,打造發展平臺。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在團體采購、收集信息、制定標準、創建品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人才支撐,加大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加強相關培訓,培養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辛豐軸承工業園區、錢潮軸承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做好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五是構建創新平臺,提升技術水平。建立技術推廣體系。在軸承產業發展的相對集中地,建立軸承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推廣體系,與洛陽軸承研究所合作,成立首家軸承研究機構。提升技術開發質量。在規模軸承生產企業內部建立技術開發中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技術援助體系。積極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建立完善的技術援助體系,解決企業自身技術開發力量薄弱的瓶頸。
六是規劃專業市場,促進良性循環。因勢做市,利用已形成的軸承生產優勢,通過專項招商,設立大型專業化市場,形成軸承產品專業化交易集散地,通過形成市場來帶動本地企業生產,從而不斷擴大軸承產業集群發展的規模.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遼寧省瓦房店市國稅局開展軸承行業評估取得成效 □河北臨西縣創造差異化優勢軸承公司集群 □NSK進口軸承“機械產業的糧食” □2016年我國軸承十大品牌威望發布 □瓦軸集團風電全系配套軸承露臉北京世界風能展 |
上一篇:第二屆中國磁懸浮軸承學術會議在南京召開
下一編:丹納赫推新款Thomson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