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小軸承做出大文章申林:生意從地面做到“天上” |
小軸承做出大文章申林:生意從地面做到“天上”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09/04/24
近日,由浙江申林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一批直徑超過500毫米的大型軸承,飛轉太平洋,滾往全球最大的圓錐滾子軸承生產公司——美國鐵木肯軸承公司,在那里接受破壞性測試檢驗。與普通的軸承不同,申林公司生產的這批軸承將被安裝在飛機的起落架上。“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就能批量生產了。”申林公司董事長林大明告訴記者。到目前,申林公司仍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大型飛機生產起落架配套軸承的公司。
位于溫嶺市箬橫鎮一角的申林公司并不起眼,但是產品的“婆家”卻是眾所周知。上海大眾、上海通用這些汽車內,全都裝有申林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為上海大眾年產變速箱配件300萬套,為上海通用汽車年產發動機零部件320萬套……”說起公司的產品,林大明如數家珍。
近年,申林公司更是將生意從“地上”做到了“天上”。為國內外的風力發電機生產軸承,為大型飛機生產起落架軸承配套產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生產飛機的軸承。“現在已經接到了3萬多套的訂單,預計飛機軸承這一項,能為公司增加年產值近4000萬元。”
“一架飛機自重200多噸,在地面降落時,可以想象起落架承受的壓力之大。”林大明介紹,不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從安全角度考慮,飛機軸承的制造對原材料、幾何形狀、精度、熱處理技術等要素都有嚴格的要求。“1只直徑1米多的軸承,容許的誤差不能超過0.08毫米,而一根頭發絲的直徑,通常是0.07毫米。”
正是一向提倡的“高精”理念,讓“申林”有了接下“飛天”軸承訂單的底氣。第一重底氣是過硬的生產設施。在申林公司的生產線上,一只只八爪卡盤在精準地運作著。“光是一只爪就值10萬元,一只卡盤的價值超過80萬元。”在生產設備上的大投入,讓申林公司出產的軸承幾何形狀誤差總是能控制在0.05毫米以下。第二重底氣是高素質的人才。申林公司在上海還有一支由4名博士帶隊、近30人的科研隊伍。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這批人經過一年半的攻關,終于發明了“柔性工裝夾具”,克服了大型軸承在精加工中變形的問題。能夠接下飛機軸承的訂單,這支科研隊伍功不可沒。
走“高精”之路,為企業帶來了大效益。從最初生產拖拉機油封骨架,到為知名汽車配套生產零部件,再到產品“上天”;從年產油封骨架2000個,到日產軸承1.5萬個。“高精的技術對企業太重要了!”親手促成企業幾次嬗變的林大明深有感觸。原來生產的小軸承,銷售價格是每只兩三元,現在生產的大軸承,能賣到1萬多元1只,原材料成本是原來的10倍左右,價格卻提高了5000倍。
只有不斷地挖掘新的增長點,不斷地推出持續發展的方法,才能成就百年老店。憑著高精的生產工藝和獨特的產品,申林公司在金融風暴沖擊中氣定神閑。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為商場開發引路以定制出產非標準軸承 □河北高科技軸承企業獲政策紅包 □全國象甲聯賽第十輪 哈名煙總匯勝浙江波爾軸承 □萬向軸承獲全球最大的農機制造商配套資格 □恩梯恩推出可減輕負荷環保型滾子軸承 |
上一篇:小軸承帶動大產業鏈
下一編:小狗也講衛生了 軸承廠社區出臺獎懲措施